
新华社材料图
颐和园附近有个大有庄,在京西可谓小有名气。其实在京郊还有两个称“大有庄”的当地,却不为人知,这便是门头沟大有庄和大兴大有庄。
颐和园东北的大有庄之名,相传为清代乾隆皇帝所赐。据《北京市海淀区地名志》载:大有庄明代成村,因开端在此久居的是从外乡逃荒而来的八户穷苦人家,故称“穷八家”。
清代乾隆年间在京城西北郊大兴土木,修建皇家园林,并以圆明园、清漪园(颐和园)的修建规划最大。一日,乾隆皇帝在万寿山上欣赏园中风光时,遽然看见园子东北有个小村子,便问身边的侍从那个村子叫什么姓名?侍从说叫“穷八家”。乾隆言道:“现在太平盛世,何有穷苦人家?”不久他在御览《西郊胜景图》时,又见“穷八家”三个字,更嫌其不雅观,特别是其南侧紧邻清漪园,东侧附近圆明园,御园与如此粗鄙之地为邻,实在是不吉利,便赐名“大有庄”,并言道:“这‘大有’一词出自《周易》,即大有卦,为丰厚、茂盛之意,涵义吉利!”不久,乾 隆御题的“大有庄”三个大字被镌刻在一块汉白玉上,镶嵌在村南关帝庙山墙上,从此“穷八家”更名“大有庄”。
到了清道光年间,大有庄已开展成京西一个较大的村落。村中有郎贝勒园和润贝勒园,还有极乐寺、观音庵、娘娘庙等。民国时期,梁漱溟、张大千等文化名人曾在这儿落脚,更因村内店肆很多,人员密布,成为方圆十余里的商业中心。
门头沟大有庄坐落永定镇东北部,永定河西侧,其得名有两种说法。据《北京市门头沟区地名志》载:“所辖天然村大有庄,原为清皇族庄园,以‘充足大有’之意命名,1931年曾一度改名天恩庄。”清朝定都北京后,为稳固皇权,笼络人心,朝廷在京郊大规划实施“圈地”方针,并向诸王、勋戚等“赐园地”。满洲正黄旗的一位王爷得“赐园地”于永定河畔,所以雇佣田户为其播种,代看庄园,余暇时也到园中暂住,为求吉利,以“充足大有”之意取名“大有庄”。
另说该村紧邻永定河,乡民多为山西移民,是明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的。因这儿地形较低,永定河众多时,洪水常常溢到村边,破坏农田,为图个吉利,故将村子称为“大有庄”,期盼农田免遭洪水的损害,五谷丰登,日子过的殷实、圆满。
大兴大有庄坐落旧宫镇东南部,《北京市大兴县地名志》载:“清光绪末年,南苑旷费,官准招佃屯垦,在此建村,取(名)大有庄。”南苑为元明清三代皇家苑囿,苑内土地是禁止私自开垦的,但到了清末,内忧外患,国力衰落,为了补偿国库空无,朝廷开端出卖南苑的土地,将“南苑内闲旷地亩招佃开荒”,所以宦官、官僚、军阀、巨商等接连不断,趁机抢占苑内的土地,树立私家庄园。因为皇家苑囿遗风尚存,来此树立庄园的人又多是有钱有势之人,天然要为庄园起个富有吉利又档次典雅的姓名,所以就有了兴隆庄、有余庄、富源庄等,大有庄也是其中之一。
开始取“大有庄”之名的人是期望自己的庄园将来大有开展,家大业大。据传该庄园后来的开展规划的确不小,并运营了几十年,到了民国后期才逐步旷费,构成村落后仍称“大有庄”。因为年代久远,大有庄开端的主人是谁,已无从考证。
来历:北京日报
作者:户力平
流程修改: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