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生活聚焦网热点正文

李莉又见炊烟

2020-01-13 23:40:43  阅读:8060 作者:责任编辑NO。郑子龙0371

作者简介

李莉,山西垣曲人,现任教于垣曲县新建小学。信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敞开学生心中畅读之门、点着学生乐学之灯为平生乐事。

又见炊烟

一日,老友在朋友圈发一相片,配文字曰:人世向晚,炊烟正暖。

相片里,依山的民居、土坯的围墙、斑斓的门窗,在层林叠翠的衬托下,美得像神话里小红帽的外婆家,温馨、静寂;那袅袅上升的缕缕炊烟,薄雾般扶摇着,给图片平添几分模糊的颜色。

我入迷地坐着,听凭这轻烟傍晚,将我拉进了时光隧道,好像在梦境里,奶奶的炊烟,袅袅袭来……

在我自小日子的山乡村野,炊烟是清晨的榜首缕温暖。在每一个看不见一丝亮光的拂晓,奶奶都会摸黑起床,利索地焚烧、烧水、切菜,为上工的家人做一锅幽香的疙瘩汤。用力拌和过的面絮儿滑溜溜的,嚼在嘴里特别筋道,最奇特的是大锅里浮着的蛋花。常常把面疙瘩下了锅,奶奶便娴熟的握起一只鸡蛋,锅沿儿一磕,金黄的蛋液便滑进了碗里,奶却并不着急打蛋花,筷子搅呀搅,鸡蛋起了沫,面疙瘩也快熟了,蛋液如细丝般淋进锅里,瞬间便金灿灿漂满了整个锅面儿。在炊烟的笼罩中,那一碗又一碗的面疙瘩汤赶走了疲倦和早上的慵懒,让家人们在热乎和满意中开端一天的繁忙。

奶奶不识字,但有一双巧手。缝衣、煮饭、剪窗花、农家活,里里外外一把能手。独爱吃奶奶做的南瓜合旋,两张擀得精薄的面皮,嫩南瓜洗净、叉丝,佐料腌了摊平夹在中心,周围压成花边,不泄露,又美观。炊烟在宅院里充满起来,好像连叽里咕噜的肚子也情不自禁地表达对这烟熏火燎的滋味的喜欢。我便赶忙抢上前添柴:“奶,大火小火?”“小火,馋丫头”,奶奶笑眯眯地把合旋下到铁鏊(平底锅)里,娴熟地翻转着,顷刻,鲜香味便扑鼻而来,我不由得吞咽着口水,眼巴巴地望着奶奶。可慈眉善目的奶奶并不退让,总是郑重地说:“干活的还没下工哩,回来了才好开饭的。”等着奶把南瓜合旋一张一张烙好,再熬一锅粘稠软烂的玉米襂襂粥,一家人端坐在小圆桌旁,我才干抓起盘子里切好了码得齐齐整整的南瓜合旋,饥不择食地吃了一张又一张。

思念奶奶做的炸鱼。有一年夏天,亳清河发了水,河水猖狂地冲刷着两岸的庄稼、树木、水渠,应该还有鱼塘。由于,下午时分,好运气的四叔居然从众多着河水的河岸上捡回一条大鱼。咱们小孩子们才不论鱼的来历,都围着大竹篮看稀罕,奶找来秤杆、秤砣,老天,足足有十八斤重。要知道,尽管家住河畔,从小就在河里泡来泡去的咱们,也不过吃过几回寸把长的小干炸鱼和小螃蟹腿儿,这么大的鱼,可怎样吃呢?奶有方法,把鱼剖开、洗净,切成段。葱姜蒜切成丝,和着盐、调料把鱼块细细抹一遍,再腌制半响,全部准备就绪,架起了油锅,火烧得旺旺的,一会儿功夫,油冒了热烟,“嗞啦嗞啦”,跟着一声声动听的音响,炸鱼那浓郁的香气便四溢开来,袅袅的炊烟啊,一直上升到宅院的上空,回旋、飘摇、流失、再上升……一同上升的,还有幼年高兴而满意的欢声笑语。

冰冷的冬季,南瓜、西红柿、黄瓜通通吃光了也不打紧,奶奶会把秋天里晒好的干萝卜片、干豆角儿、干野菜苗下在锅里,入一把油滑的粉条,小火熬制出一大锅筋头巴脑的烩面,亦或是煮了各样杂粮小豆的米粸,感谢亲爱的奶奶,在那个粮肉缺少的年代,让我不只没有饿肚子,还留下了如此这般美食的回忆!

年代开展的多快呀,家里条件渐渐的变好了,蜂窝煤炉、煤气灶、电磁炉,不断更新换代,煮饭越来越方便快捷。但是咱们一回家,奶奶仍是固执点起宅院里的炉灶,屋里屋外的忙活着,为咱们做一顿纯粹的农家饭。这袅袅的炊烟,成了一种团圆的典礼,一种情感的寄予,一种表达爱、感触爱的方法。咱们就这样年年月月的沉浸在爱的炊烟里,直到有一天,终年的劳动使勤劳精干的奶奶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她站不起来了,再也不能给回来看她的儿孙们做甘旨的饭食了。轮到灵巧的咱们每次回去都给奶奶带回县城里各样甘旨的吃食,可我知道,不管哪一样,都比不上宅院里炉灶台上做出的柴火饭……

走笔至此,泪如泉涌。我的亲爱的奶奶,鼠年又到了,又一个轮回开端了,您在天堂里还好吗?您可知道,孙女又望见了老家宅院里袅袅的炊烟,又闻见了满宅院的饭香扑鼻,又看见了您屋里屋外为咱们忙活的身影,又听见了您质朴的教导……

这山村的炊烟呵!如此的亲热、撩人,满载着儿时的美好、流年的回忆、红尘的温暖,冉冉上升!

责任编辑 杨志强

推行团队

渠道参谋

李清水 运城市文联党组书记

李云峰:运城市作协主席《河东文学》主编

本刊主编:谭文峰

总 策 划:周 博

渠道策划:高亚东

小说编审:张 辉

散文编审:杨志强

诗篇编审:姚 哲

重视咱们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