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报记者 刘园园
2020年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正式颁布。本年的国际科学技术协作奖得主中,有位国际闻名的粒子物理和空间范畴专家——罗伯托·巴蒂斯通(Roberto Battiston)。
罗伯托·巴蒂斯通(Roberto Battiston)我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讨所供给
巴蒂斯通曾任意大利空间局局长,现任意大利特伦托大学一般物理系主任。在推动与我国的国际科技协作方面,他的奉献众所周知。
1993年以来,巴蒂斯通以国际空间站阿尔法磁谱仪(AMS)和我国“张衡一号”电磁监测试验卫星方案为中心,环绕关键技术研发和基础科学问题研讨与我国展开多方位协作,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科学效果。
谈及协作感触,巴蒂斯通毫不小气地为我国科学家点赞说:“一旦一起的方针被确认下来,我国科学家会成为十分牢靠的协作伙伴,他们会尽最大尽力去完成这个方针。”
十几年前的一场研讨
“我和我国科学家在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上的协作最早开端于2004年。” 巴蒂斯通在承受科技日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说,其时,他到北京参与会议,与我国科学家评论在阿尔法磁谱仪(AMS02)项目的协作。
巴蒂斯通教授代表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宣读“张衡一号”卫星发射成功贺电。图片来自:我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讨所供给
巴蒂斯通表明,在曩昔的40年中,他一直在与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教授协作。因而,丁肇中了解巴蒂斯通的一些科研想象,即使用范艾伦辐射带的基本粒子流作为监测地球物理现象的天然传感器。
“丁肇中教授给其时的我国地震局负责人打了一个电话,后来我就被约请参与一个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我介绍了使用天基遥感平台来监测地球物理现象的优势。” 巴蒂斯通说,他主张研发一颗卫星用于丈量范艾伦辐射带的不稳定性,我国地震局的科学家和领导十分积极地接收了这个主意。
很快,巴蒂斯通开端和我国科学家在仪器设备和卫星的规划方面做协作。这个项目继续了14年时刻,耗费了很多汗水。
以“利玛窦”命名的载荷
2018年2月,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升空。它是我国首颗观测与地震活动相关电磁信息的卫星,也是国家地球物理场勘探卫星方案的首发星。
谈起这颗卫星,巴蒂斯通的话匣子彻底打开了。
巴蒂斯通和记者说,“张衡一号”卫星上面既搭载着我国的仪器设备,也有由意大利空间局(ASI)和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讨院(INFN)赞助的意大利载荷。这项载荷用于监测范艾伦辐射带的稳定性,它以我国和意大利科学文化交流的前期使者命名——“利玛窦”。
“‘张衡一号’卫星装有8个先进的勘探器来丈量地球电离层改变,并寻觅其与地球物理现象尤其是地震的相关。” 在巴蒂斯通看来,“张衡一号”所搜集的数据将为新的用于地球物理现象研讨的遥感平台铺平道路,这样的遥感平台关于地基勘探手法是一种弥补。
协作不止于“张衡一号”
协作期间,我国科学家的作业劲头、好奇心和专业给巴蒂斯通留下深刻印象。
“在作业遇到困难的时期,你能够盼望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分,他们作业十分尽力,并且也有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巴蒂斯通说。
谈到与我国科学家后续的协作,巴蒂斯通告知科技日报记者:“继‘张衡一号’01卫星发射升空之后,‘张衡一号’02卫星已经在研发之中。意大利也将参与它的建造,这两颗卫星将构成第一个用于此类遥感的星座。”
巴蒂斯通告知科技日报记者,在天体粒子和粒子物理范畴,我国和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讨院之间有较长时刻的协作传统。
除了“张衡一号”卫星,现在正在协作的天体粒子试验有羊八井世界线观测站ARGO试验和阿尔法磁谱仪(AMS)。在粒子物理范畴,我国和意大利正在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II)相配套的北京谱仪上(BES-III)进行协作。
关于未来的试验,巴蒂斯通泄漏,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讨院和我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讨所环绕我国江门中微子试验(JUNO)设备和空间高能世界辐射勘探设备(HERD)展开了相关协作。
来历:科技日报
修改:岳靓
审阅:王小龙